◆Sci-Hub首頁◆ |
一開始是在免費資源社群看到「推倒知識高牆!Sci-Hub 免費下載千萬篇期刊論文電子全文」這篇文章,心想怎麼可能會有這麼好的事情,學校每年花幾百萬購買的電子資料庫竟然可以免費取得!?深入研究才發現,這種資訊自由化的運動在國外早已風起雲湧。例如2013年的備份海盜灣事件以及2011年延燒到2013年之美國司法迫害資訊自由化推手Aaron Swartz 的事件。完整事件脈絡可參考報導者這篇「推倒貪婪期刊付費高牆!學術界揭竿而起」。
資料庫授權費用嚴重排擠圖書館其他資源
有資料指出,根據美國研究圖書館學會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的調查,自1986年至2002年,美國的研究圖書館期刊經費增加了227%,但是訂購的期刊種數卻只增加9%,購買圖書的種數則下降5%。如此可預見,面對期刊訂費的高漲,即使圖書館經費維持目前的年平均成長,未來勢必難以繼續維持研究所需資源,圖書館供應學術研究的資源將相對減少,連帶將影響到教學與研究的品質。劉忠博(2015)「學術出版的五大巨頭-寡頭壟斷的省思」一文也指出,技術條件的變化,並沒有直接帶來蒐尋文獻的自由,反而是迫使圖書館必須耗資購買各種資料庫。
◆Aaron Swartz◆ |
Aaron Swartz在2008 年寫下題為"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的宣言,裡頭說道:(宣言的中文翻譯引用自這裡)
「大企業正是被貪婪所蒙蔽。賴以生存的法律保障著他們——股東少賺一毛都不行。被收買的政客為他們立下法律,確保他們可以決定誰擁有知識。遵循不公的法律就沒有正義。是時候覺醒、繼承公民反抗的傳統,對抗這群侵佔公共文化的竊盜。」延伸閱讀:聲援 Library Genesis 和 Sci-Hub、學術資料庫免費時代何時來臨
哈佛大學法學教授Lawrence Lessig撰寫的「誰綁架了文化創意」一書正強烈批判美國過當的著作權法可能成為箝制言論自由的利器,同時在Aaron Swartz一案中Lawrence Lessig教授也表達強烈的支持立場。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胡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學術資料庫本來是有利於學術資源廣泛傳播的,但其矛盾之處就在於一方面讓更多人通過網路共享了學術作品,另一方面資料庫本身又成為新型數字資源壟斷的中間人,把著作權變成純粹的商品,從中獲取高額利潤,形成惡性迴圈。他進一步指出:「學術資源本身是一種思想,需要著作權法和禁止剽竊的學術道德來保護。著作權包括財產權和精神權利,但科學家更看重的是精神權利,在乎別人是否通過他的研究得到啟發,而並不在乎文章賺了多少錢。因此,著作權更應保護精神權利。
◆誰綁架了文化創意(圖片取自:早安財經)◆ |
很想問目前國內頗具規模的「月旦法學知識庫」,跟各大圖書館及機構收這麼多授權金,到底做了些什麼?每年不斷上漲的授權金、連PDF檔都無法提供的系統以及質量參差不齊的文章,「月旦法學知識庫」到底是在促進法學研究還是在築起一道道學術高牆?難道我們只能默默承受嗎?
也許可以開始思考,除了整天抱怨月旦法學知識庫的不便利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Open Access Logo◆ |
開放取閱模式的興起
對於以上發生在國內外學術界的種種問題,開放取閱(OA,Open Access)成為近來廣被採用的一種解決方案,什麼是開放取閱呢?依照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 的定義是指:
任何經由同儕評論的電子期刊,以免費的方式提供讀者或機構取用、下載、複製、列印、發行或檢索文章。作者可保有著作權,但在出版前需付500至1500美元予出版社。公開取用的方式包含很廣,有出版後完全免費利用全文者,有的則限於出版後一年才公開使用的全文,有的出版社甚至僅提供免費的目次或摘要內容。清大圖書館的OA簡介中,列出幾項優點:
● 以此方式出版研究成果,科學家與學者將可以提升研究領域的進步及專業生涯的發展。
● 去除了價格與使用的限制,讓研究成果更容易被使用。Open Access的服務兼顧了作者的權益與所有潛在讀者的利益。
● 因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展露頭角,並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公眾利益:同儕評鑑的期刊文獻可在線上免費取用。
● 其傳播方式可以擴大讀者群,擴大知識的分享範圍,以及促進研究的進行。
● Open Access的典藏與期刊文獻都是實用且合法的。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實施都證明其可超越傳統的訂購導向的期刊而服務整個科學及學術領域。
然而,開放取閱的模式,嚴格上來說並非完全免費亦有其缺陷存在。有文章指出,開放取閱期刊除向作者收取文章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Fee),且有漲價的趨勢,有些開放取閱期刊甚至能夠一年有23%的收益,這也顯示了文章處理費用只是用於攤平運作成本這一說是有待商榷的。或許SSRN的營運方式可做為參考,以下引自此文:
SSRN之財政管理不採取政府補貼,也不接受外部投資者之資金,要消除作者和使用者發生衝突的潛在根源。SSRN所賺取的收益來自400多個機構,通過SSRN的研究論文系列,為摘要之電子期刊訂閱費,收到的專業和工作公告,會議費費SSRN的會議管理系統,最後與SSRN通過按次付費下載論文的共享費。所有收到費用後,還本,付息和分紅,以提升我們的服務,以作者和用戶的現金。外國目前已有超級多的OA資料庫,讓人眼花撩亂,隨便鍵入幾個關鍵字就能找到,例如這個 LOADB(Listing of Open Access Databases)是我在尋覓免費資料庫時意外找到的一個網站,係由位於印度浦那的CSIR-URDIP機構所管理,從他名稱可知,也是以開放取閱為理念,但收錄的主要是科學領域的文獻,後來在他的友站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有找到一些法學領域的文獻。
台灣的情況如何呢?
雖現已有蠻多OA資料庫出現,但規模皆不大,要思考對策,可以先從分析不同型態的OA資料庫開始著手,進而評估適合台灣的OA資料庫建立方式。邱炯友、蔣欣樺(2005)指出,OA典藏行為大略可分為3種:
一、Self-Archiving(自我典藏):作者將自己的文章以數位文件的方式儲存並公開網址供人查詢閱覽,文章的性質可以是未出版的預刊本(preprint),或者是已經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章,即為刊後本(postprint)。
二、Disciplinary Repositories(學科型典藏庫):是指某些研究學科為了加速學術資源之散布速度與分享彼此的學術成果所設置的學科典藏庫。而這些典藏庫對於某些學科便已占有舉足輕重之角色,
三、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機構型典藏庫):機構型典藏是指以機構為單位來建置典藏庫。像是以大學為機構單位來建置典藏庫時,其目的之一便在於能夠長期確保機構內之OA資源典藏。因此通常是由機構內部的教授、職員、學生所製造出的智慧產品而創造出來的一個數位典藏庫,這些資源可以被任何人所取用;而不限於機構內或機構外的使用者。
以下表格可以看出三種OA資料庫的差別所在:
◆表格引用自邱炯友、蔣欣樺(2005),頁171◆ |
學科型資料庫:較仰賴協同合作,據我所知國內還沒有法學界相關人士發起這類行動,可怕的是,較具資源及影響力的幾所大學的法學教授,有許多擔任「月旦法學知識庫」的編輯委員甚至是發行人(詳細名單在此),例如台大法學院教授陳聰富即是現任的月旦法學雜誌發行人。因此在利益衝突之下,不但難以在學術圈內推動,甚至還要提防他們破壞類此行動。
機構型典藏庫:目前國內已有臺灣學術機構典藏,官網的介紹說道「台灣機構典藏(Taiwan Academic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簡稱TAIR)乃是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接受教育部委託,所建置之台灣學術成果入口網站,為台灣全體學術機構的共同成果。」然而實際進入網站的各連結及頁面,常常是不完整或正在整修的,由於係採橫向溝通,提供各校系統開發上的技術資源,所以各校目前發展的狀況不一,資料也還沒有看到比較統一的方式管理。
◆台灣學術機構典藏◆ |
不過長遠來看,我對於臺灣學術機構典藏這個計畫抱持蠻樂觀的態度,領頭的台大目前資料建置雖然還不齊全,但功能已相當完善,2015的「臺灣學術機構典藏研討會」提到此計畫係基於「分散建置、整合使用」作為建置主軸,分散建置雖有品質參差不一的缺點,但效率較高,若能規定出完善的建置流程應能解決此問題。再來,整合使用可能會是比較困難的,最好的情況是有一個單一入口,讓使用者能更輕易的檢索到資料。總之,我認為若無偏離這個主軸,應該在未來能有一個令人期待的資料庫出現。
不知道未來台灣有沒有辦法建立一個中文的Open Access Law Database呢?成立於1998年的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我覺得頗具潛力,目前雖僅看到協助各學術研究機構合作引進國外電子資源的功能而已,尚未看到OA行動的出現,但這個機構已累積多年協調各學術機構的能力,再加上資策會的資源,未來若要發展台灣OA資料庫,在整合資源以及資料庫管理上應該能扮演重要的推手。
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嗎?
當然不是!我們可以......
1.試著先跟自己學校的圖書館溝通,清楚說明目的及我們能夠提供的協助,我簡單擬定一份粗糙的說稿如下:
目前校內的機構典藏文章數量還不多,在面臨採購資料庫的負擔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們在想是否能夠透過增加典藏數量,進而提升我們和資料庫廠商談判的籌碼,長遠下來,甚至能夠擺脫對昂貴資料庫的依賴,讓更多的資源能被配置在其他學術活動,圖書館也能採購更多的書籍。因此,學生們非常希望能做些什麼改善目前的環境,若能得到圖書館的支持,我們願意協助圖書館說服老師提供未經排版的文章,整理後交給圖書館整合,甚至能夠動員系學會等學生組織進行相關工作。我們相信,在圖書館與學生的協同合作中是互利的,不但能減輕圖書館宣傳相關業務的負擔,同時也能提升未來學生在機構典藏及電子資料的利用率。也能試圖向圖書館勾勒OA資料庫的願景,邱炯友、蔣欣樺(2005)指出:
圖書館可以建置一個OA之典藏庫,遵循著Open Archives Initiative(OAI)協定之e-print典藏庫,而將研究者之文章儲存在該典藏庫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學者研究作品之能見度及影響力;另一方面則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一些出版社不允許作者將其作品儲存在學科典藏庫之憾;而將作者之自我典藏預刊本置於機構典藏庫之中。顯然地,圖書館應可藉此機會積極蒐集校內研究學者之作品,將這些作品以OA方式提供給所有讀者,達到廣泛傳播學術文獻之目的;並繼而扮演著分析機構學術生產力研究之角色機制。—邱炯友、蔣欣樺(2005)頁1712.試著和同學們討論,資料庫使用上的窘境大家都會碰到,以此作為出發點更能引起共鳴。同學間的溝通會比較容易,因應不同人當然有不同的討論方式,因此我簡單擬定的說詞僅供參考就好:
還在思考當中......3.在瞭解相關資訊和配套措施後,聯合同學一起向系上老師倡議。主動向老師提出願意幫忙
整理及上傳檔案,若遇到質疑,則可以強調這是受到圖書館支持的行動,並耐心向老師說明好處何在,簡單擬定的說詞如下:
還在思考當中......
最後,分享一下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恰好看到的一些國內OA資源,目前台灣各層級公立圖書館或公私立大學的圖書館都多少有整理一些免費的電子資料庫,缺點是較為零散,整理最齊全的應該就是台灣大學學術期刊資料庫,涵蓋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可惜不知道為什麼沒有SSCI的台大法學論叢,有些期刊也許久未更新了。還有同樣是台大的台大機構典藏,裡面依照各院分類,也能直接檢索,幸運的話還能找到老師的研究計畫全文哦!
至於OA資源的清單也非常多,如雲科大圖書館整理的國內外免費電子資源,臺南藝術大學圖書館則是收錄史地、藝術或影像相關的免費電子資料庫。台師大的資料庫有分門別類,使用上較為方便,不過有夾雜付費與免費的資料庫在其中,在裡面還發現一個叫做無盡藏的資料庫,名稱還蠻有趣的XD改天來研究看看!中興大學圖書館有將OA的資料庫整理成一個PDF檔,使用上不甚方便,但各資料庫的簡介非常詳細。還有很多圖書館都有類似服務,例如清大...,就留待大家多去探索囉!
另外,某些學術期刊或政府出版品稍微搜索一下,也有開放取閱的檔案哦!
以下整理幾個我常用的:
● 公平交易季刊:目前是SSCI等級的期刊,文章質量真的頗高,介面也非常好用!
◆封面樸實(ㄔㄡˇㄔㄡˇ)但內容很紮實◆ |
● NTU Law Review:是台灣大學所出版的英文半年刊,除將全文放在網站上供下載外,並同步上傳到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說到這,有些臺大法學論叢的文章也能在SSRN上找到喔!基本上是免費的(SSRN詳細介紹可參見此文或是此書),但檢索系統有點怪怪的,例如以「由經濟觀點論金融市場上以衍生性商品進行市場投機之管制」可以找到全文,但以「經濟觀點」檢索卻會告訴你No results ,真的不知道這個檢索系統的邏輯在哪...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僅限於有開放下載的論文。
● Google學術搜尋:檢索能力很強(廢話這是google的專業欸...),但找出來的文獻不見得都是免費的。
● 興大機構典藏:資料稜亂,下載點也不齊全,新網站似乎還在架設當中。
● 警專學報:相關學報還有樹人期刊、警專論壇以及警察通識叢刊,都統一彙整在這。
●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出版品:期刊、專書以及叢書幾乎都能下載!資料很豐富!
「每個人應該都會對這社會有些期待,希望自己能做些什麼,讓社會變得更好」—江宏仁(免費手機顯微鏡推手,臺灣大學教授,科學Maker臉書社團團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